独居女生深夜急需开锁,却遭遇“天价”收费,这确实令人气愤和无助。这类“低价引流、高价结算”的套路在一些上门服务行业中并不少见。下面我来帮你梳理事件经过、问题所在以及如何防范。
8月16日深夜,在上海市普陀区独居女生小慧(化名),遭遇高价套路开锁陷阱。在某线上平台下单页面显示25元开锁换锁服务后,两名开锁师傅以无法破解为由,将小慧家的门锁强行拆除,随后安装高价新锁,并向小慧索取费用2410元。其中包括:锁芯580元、防撬锁体500元、把手480元、夜间服务费150元、强开300元、安装200元。这个价格惊呆了小慧。她用计算器加了一遍发现,根据两名师傅的报价,总价实为2210元。面对堪称高价的开锁费,小慧据理力争。
在几经沟通之后,她最终选择按照两名开锁师傅的要求,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向其支付1800元,以换取他们的离开。
从报道来看,小慧从下单开始,似乎就已掉进商家的套路中:所谓的“25元服务费”,更像是引流的“预约费”;平台标价模糊,实际费用需“面议”;师傅上门,强行推销新锁具。整个过程,消费者毫无选择余地,完全被牵着鼻子走。
这起事件并非简单的消费纠纷,它暴露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:
商家的“套路”与涉嫌违法:商家在平台上用明显低于合理市场价的“25元”作为诱饵(实际可能仅是“预约费),却在详情页用“某某元起”的模糊表述埋下伏笔。这种做法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。开锁师傅在操作过程中夸大困难(声称“无法破解”必须强拆)、模糊报价、先拆后议价等行为,则涉嫌强制交易甚至欺诈。
平台的监管责任:平台作为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中介,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、价格公示、交易监管等方面存在漏洞。对于商家利用页面空间玩“文字游戏”低价引流的行为,平台若未能有效审核和规范,实际上为这类不良商家提供了“避风港”。
“治安特种行业”的监管思考:开锁业因其特殊性,通常被列为治安特种行业,接受公安部门的严格监管。然而,此类价格欺诈事件仍时有发生,反映出在行业准入、执业规范、价格透明度的持续监管以及线上线下协同管理方面,或许还存在需要加强和衔接的地方。
遇到类似情况,可以这样做:
优先联系亲友或物业:忘带钥匙时,首先想想是否有备用钥匙在亲友或物业那里,避免深夜独自联系陌生商家。
仔细查看服务详情:在平台下单时,务必点开服务详情页,仔细阅读所有小字说明,警惕“××元起”等模糊标价,了解可能产生的所有费用项目。
事前明确价格:师傅上门后,在开始任何操作前,务必要求明确告知所有可能产生的费用,包括开锁费、锁具费、安装费、夜间服务费等,并询问是否有收费上限。
拒绝强制消费:如果师傅未经你同意就强行拆锁或推销高价锁具,你有权拒绝。明确表示如果不能协商一个合理价格,将不会支付费用并向平台及相关部门投诉。
保留证据并及时维权:
保留凭证:保存平台订单截图、与商家的聊天记录、付款凭证(尽量通过平台支付,避免私下转账)。
录音录像:在沟通时悄悄录音或录像,记录下师傅的言辞和行为,作为维权证据。
立即投诉:若遭遇不合理收费,及时向平台客服投诉5。若问题未能解决,或涉及人身安全威胁,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(可通过12315热线或小程序投诉)或公安部门举报